- A+
农财宝典李氏农牧记者 曾慧玲
2024年,高质量发展成为热词,引起广泛关注。
广州越秀农牧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越秀农牧食品”)作为生猪全产业链发展企业,对于高质量发展有其独特的领悟。
“高质量发展更多的是要体现科技。”南方农村报、农财宝典李氏农牧记者走进越秀农牧食品,与总经理助理刘崟深入探讨了越秀农牧食品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越秀农牧食品养殖板块起步于2020年,经过几年时间发展,2023年生猪出栏量已经达到28万头。“越秀农牧食品追求稳定有序的发展,不会盲目扩张。”刘崟表示,今年计划出栏60万头,广东和贵州地区各占一半,2025年则计划出栏200万头左右。
广州越秀农牧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刘崟
不得不说,越秀农牧食品虽为养猪业的新秀,但养殖理念和配套设施等均走在行业前列。
据悉,越秀农牧食品在广东的养殖项目均采取先进的楼房养殖模式。以广州花都的楼房项目为例,刘崟介绍,该项目采用3380繁育一体化养猪模式、全场实行28天批全进全出的管理方式,能够提高生猪养殖整体生产和管理水平,实现高效优质、绿色生态、环境友好的高质量发展目标。以3380头母猪场生产线为例,28天批年出栏可达80000—90000头左右,产房效率比传统的7天批生产方式大幅提高。
楼房养猪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率,还能提高人员效率。对照贵州平房养殖项目,刘崟发现平房1人可管理750多头猪,而现在花都的楼房养殖1人能管理1200—1300头猪,相当于比平房养殖节约人力约50%。
效率提高了,成本随之下降。刘崟介绍,目前越秀农牧食品最优秀的场线养殖完全成本基本控制在16元/公斤以下。广东区域的养殖场,饲料价格更低一些,未来希望成本能控制在15元/公斤以内。
与此同时,楼房养殖还能节约用地。刘崟介绍,花都项目主生产区由4栋9层的养猪楼组成,同等产能的情况下,起码比平房猪场节约用地1/2,如果再加上栋舍之间连接道路的话,楼房养殖节约的占地面积就更多了。
除此,楼房养殖更加绿色环保。刘崟介绍,越秀农牧食品养殖场内都是全机械清粪,然后通过管道输送到污水处理区。
有资料显示,花都项目的粪污排放量较传统的水泡粪减排40%;处理后的中水用于除臭,每年可节约用水36万吨;同时利用屋面和山坡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板,每年可发电360万度,可实现碳减排979吨。
值得一提的是,越秀农牧食品还将固废通过高温发酵的方式转化成有机肥的底肥,提供给周边老百姓,改良土壤环境以提高产量,从而为农户带来创收。
屠宰、深加工自动化程度高
经过几年发展,当前越秀农牧食品已发展成为涵盖生猪养殖、屠宰及鲜肉销售、肉制品深加工全产业链布局的平台型企业,在广东、贵州布局多个项目,拥有“皇上皇”“孔旺记”等多个老字号品牌。作为一家全产业链发展的企业,在屠宰和深加工方面,越秀农牧食品也有着丰富的高质量发展经验。
“屠宰和深加工环节更直接地面对消费者,出于对食品安全的考虑,越秀农牧食品对厂容厂貌、设施设备的先进化和自动化都有着高要求。”刘崟着重表示。
刘崟介绍,越秀农牧食品的屠宰端生产线,宰杀的猪血安全度高,可用于医药制造。另外,去年上新的两条生产线从国外进口了自动开边的机器人,自动化程度高,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
“新屠宰线上,每个运送生猪的滑轮上都带有一个电子芯片。”刘崟介绍,客户下单后可以实现精准定位、追踪,整个过程可追溯。数据显示,处理一头白条猪的效率,比以往人工操作提升了近3分钟。此外从浙江华统股份引进的快速冷却间,还将有效扩大白条猪的运输半径和延长售卖时间。
据悉,2023年8月,越秀农牧食品便与华统股份签署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在广东省区域开展生猪屠宰、生鲜猪肉销售、肉制品深加工等领域的深度合作,为生猪屠宰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今年1月18日,双方合资成立的广州越秀华统食品有限公司也已正式开业。“去年的屠宰量为240万头生猪,约占广州市场1/3的份额。未来希望能够升级成为国家级屠宰场,进而带动一些中小肉类分割、肉类深加工企业形成一个产业集群。”
对于深加工行业,越秀农牧食品的技术水平也已走在前端。旗下“皇上皇”老字号品牌,广式腊味销量全国第一。“腊制品行业,很多企业还是采用传统的手工方式晾晒腊味。”刘崟表示,皇上皇永和加工厂建立了自主研发的自动化焙房,领先业内。据介绍,该焙房会根据产品的实际情况,自动调节温湿度,同时模拟自然环境下的晒制方式制作腊肠,出品稳定。
刘崟表示,皇上皇还在尝试开发多口味的休闲食品和熟肉制品,同时也在筹备新厂。待新厂建成投产后,腊制品产能一年会达到3万多吨。“2023年的腊制品产量是2万多吨。”
鼓励良性竞争,开展联合育种助力种业振兴
众所周知,一直以来,畜牧业多被认为是比较落后的。如何才能实现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让外界改观?刘崟认为,生猪养殖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更关键的是解决种源问题。
“目前种源问题在‘引种-退化-再引种’的怪圈中循环。”刘崟建议,一方面可以引进国外先进品种,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地方猪品种难以发展起来,根本的原因可能与数量不足、繁殖速度慢、消耗资源等相关,可以考虑将地方品种跟一些优质品种相结合,尽可能多地让地方猪的优质基因保留下来。
刘崟还呼吁国家可以引导规模化的畜牧企业联合起来开展育种工程,大家拧成一股绳,为种业振兴做贡献,共同发力帮助畜牧业更好地发展。
其次就是提高自动化水平。由于养殖场是个封闭的空间,内部环境对设备是有一定损害的。刘崟建议,应该深入研究设备的耐久性和实用性。此外,随着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传统的养猪人较难跟得上技术变化,刘崟希望各方力量多宣传,让大众更深入地了解畜牧业,鼓励更高水平、更高素养、更强学习能力、掌握一定先进技术的人才进入畜牧业。
此外,刘崟极力强调,不要恶性竞争,尤其是农牧业,所有的东西最终都是要端上消费者的餐桌,因此企业对色香味和安全都要负责任。应该是朝着良性的方向竞争,为老百姓创造更好的生活感受和体验,而不能只是追求“我要更多的利益”,单纯地追求极致的降本而牺牲了产品质量。“这种竞争对社会是没有价值的,也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可持续发展,早晚会被行业淘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