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企业资讯
大北农(002385)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所处的行业主要围绕作物科技与动物科技两条主线,涉及种业、饲料行业、生猪养殖行业及动保疫苗行业等,未来将更聚焦农业科技产业。 1、种业 种业是农业产业链的源头,是农业的“芯片”,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粮食连年增产,利用国际粮源适当进口弥补紧缺品种产需缺口、改善品种结构,更好满足人们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据海关总署统计,2023年我国进口粮食1.6亿吨,同比增长11.7%。从结构看,大豆仍占大头,2023年进口量为9,941万吨,同比增长11.4%,占全部粮食进口量的六成以上。 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正式出台实施,标志着我国种业开始进入市场化阶段。2011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意见》,确立了农作物种业的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定位,种业迈入深化改革阶段。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2021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是我国种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把种业振兴行动切实抓出成效,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从生物育种重大专项、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等多个方面作出部署。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全面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农业‘火花技术’”“深入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加快选育推广高油高产大豆等生产急需的自主优良品种。开展重大品种研发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提高种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扩面提速”。 据《2023年中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报告》统计,2022年我国农作物种子市场市值为1,332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玉米种子市值为377亿元,同比增长20.9%,占整体种子市场规模的28.3%。国内种企整体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小的特点,2022年全国农作物种子企业8,159家,全国种子企业资产总额为3,069亿元,共实现种子销售收入1,062亿元。 2、饲料行业 饲料行业作为连接种植业、养殖业等产业的枢纽,对促进农业整体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促进粮食加工、转化与增值的重要渠道,也是为下游养殖业提供安全营养的动物日粮的基本保障。 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统计,2023年年产百万吨以上规模饲料企业集团33家,合计饲料产量占全国饲料总产量的56.1%,其中有7家企业集团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从规模上看,我国饲料加工业总体保持着稳定的增长态势。2023年我国工业饲料总产量达3.22亿吨,同比增长6.6%。其中,配合饲料产量29,888.5万吨,浓缩饲料产量1,418.8万吨,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量709.1万吨。分品种看,猪饲料产量14,975.2万吨,蛋禽饲料产量3,274.4万吨,肉禽饲料产量9,510.8万吨,反刍动物饲料产量1,671.5万吨,水产饲料产量2,344.4万吨,宠物饲料产量146.3万吨,其他饲料产量240.2万吨。 3、生猪养殖行业 2023年我国猪肉产量达5,794万吨,同比增长4.6%,占全国猪牛羊禽肉总产量的60.1%。生猪出栏72,662万头,同比增长3.8%;年底,能繁母猪存栏4,142万头,同比下降5.7%,生猪存栏43,422万头,同比下降4.1%。2023年国内生猪价格在14-17元/公斤区间波动。2024年,为更好适应生猪稳产保供工作的新情况新要求,农业农村部印发《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2024年修订)》,将全国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目标从4,100万头调整为3,900万头。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畜禽水产养殖业的披露要求 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有种业、饲料、生猪和动保疫苗等生产与销售。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39,012.9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7,388.59万元。2023年度,公司亏损金额较大,主要受养猪业务亏损及计提的各类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的影响较大。公司饲料业务和种业业务经营绩效较好,其中饲料业务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60%。 公司种业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8.84%,饲料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76%,生猪养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31%,动保疫苗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78%。 1、种业业务 (1)发展布局 2000年成立南京两优培九种业有限公司,2001年成立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色农华”),正式进入种业;2004年大北农集团植物基因工程领域高级专家委员会成立;2006年金色农华被评为“中国种业50强”;2010年筹备成立北京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生物技术公司”),着力于玉米、大豆等作物的生物技术产品研发;2012年生物技术公司成为国际监管创优ETS(ExcellenceThroughStewardship)正式会员单位;2016年生物技术公司耐除草剂新基因研发成果获美国专利授权。2018年起,陆续在阿根廷、巴西设立子公司,开辟南美等海外市场,实施“种出豆进”战略(2023年升级为“技出粮进”战略)。2019年公司大豆性状产品成为第一个海外获批种植的国产产品,随后4个玉米性状产品、2个大豆性状产品获得国内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3个大豆性状产品获得阿根廷种植许可、1个大豆性状产品获得巴西种植许可。2022年起,公司加快融合发展步伐,陆续融合云南大天种业有限公司、广东鲜美种苗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宏泽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佳木斯龙粳种业有限公司等种业公司,提高种业业务综合实力。 2023年公司旗下性状产品合作的种业企业数量已达到200余家,覆盖国内95%的主要种业企业,实现了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多优质、高效的性状价值。 公司以“玉米、水稻、大豆”三大主要农作物种业为突破口,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建立了保存能力超10万份的中长期种质资源库,搭建了分子生物学、遗传转化、分子标记等科研平台,建成了近千平米的生物技术创新试验室和单倍体育种平台,采用内生增长和融合发展相结合的模式,实现了从种质资源挖掘、性状产品研发到“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全产业链布局。 玉米业务,公司聚焦国内市场,已在东华北、黄淮海、西南三个区域形成较为成熟的研发育种团队,推出了中单808、农华803、农大778、FD707、川单99、荣玉丰赞、大天2416、罗丹297等系列品种,每年直接服务农户近十万人次,种子推广网络遍及全国。现公司4个玉米性状产品获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抗虫效果良好,耐草甘膦性状表现突出。水稻业务,C两优华占在2016年和2017年连续两年成为全国杂交水稻第一大品种,天优华占在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达3,000多万亩。目前推广的粤农丝苗、贡两优、华盛优等系列,在不同生态环境中均表现优异。大豆业务,公司制定了面向中国和南美市场的发展规划,2个大豆性状产品获得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进口),3个大豆性状产品获得阿根廷种植许可,1个大豆性状产品获得巴西种植许可。 (2)经营模式 公司通过自主研发、联合开发、授权许可等多途径选育推广一批重大品种。生产方面,主要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委托制种方式进行生产,根据市场情况和销量预测制订生产计划,确定整体制种面积和数量。与种子生产基地签订制种生产合同,确定基地制种面积、质量要求,落实制种任务。公司技术人员在产前、产中、产后阶段提供技术指导、质量控制和咨询服务,农户负责大田生产,种子成熟后由公司统一回收入库,经检测质量达标后加工包装为成品。销售方面,主要采取经销商模式。公司与各区域经销商签订经销协议,经销商根据公司确定的提货价预付货款后提货,按零售价将种子销售给终端种植户。种子销售季结束后,公司根据实际情况、销售政策与经销商结算货款。 (3)报告期成果 2023年4月,大豆性状产品DBN8002获得国内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2023年8月,巴西子公司获得巴西生物安全许可证(CQB证书)。2023年10月,大豆性状产品DBN9004×DBN8002获批阿根廷种植许可。2023年11月,大豆性状产品DBN9004获批巴西种植许可。2023年12月,全国共有37个转基因玉米品种和14个转基因大豆品种通过审定,其中使用公司性状产品的转基因玉米品种有22个(占比59%)、自主选育的高油高产转基因大豆品种5个(占比36%);全国共有26家公司获得了转基因玉米、大豆生产经营许可证,其中公司下属北京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创种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丰度高科种业有限公司、云南大天种业有限公司共4家子公司获得。 2023年,公司种业实现营业收入140,545.16万元,同比增长48.84%;种子销售数量6,166万公斤,同比增长47.39%,共可覆盖近5,000万亩农田,服务农户近66万人次。其中,玉米种子销售收入92,512.81万元,同比增长63.82%,销售3,995万公斤;水稻种子销售收入39,986.79万元,同比增长12.95%,销售1,179万公斤。 2、饲料业务 (1)发展布局 饲料业务是公司的基础业务,2022年启动联合发展战略,2023年探索联合发展模式。经过多年沉淀,公司已成为饲料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 公司提供包含预混料、浓缩料及配合料在内的饲料产品,是国内最早从事预混料的企业之一。不断稳固猪饲料在前端料、高端料领域的核心优势地位,对猪饲料、反刍料、水产料等品种进行差异化布局;坚持区域产业链协同发展,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与智造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和原料供应链平台,统筹各区域的资源、人力、事业伙伴等优势,建设区域生态。截至2023年年底,饲料业务已在全国28省(直辖市、自治区)布局,建有近百个生产基地,年产能超1,000万吨,服务全国养殖市场。 (2)经营模式 采购方面,原料供应链平台设立在公司总部,设有谷物、蛋白、副产品和添加剂等品种线。与行业头部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发挥集采的规模优势。生产方面,预混料采取基地化生产模式,通过集中统一管理,形成了完整的生产流程和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浓缩料和配合料由各地子公司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自行购买或租赁设备等方式组织生产和加工。销售方面,公司总部预混料的销售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向子公司销售预混料,作为其加工配合料和浓缩料的原料;另一类是直接对外销售预混料。各子公司生产的浓缩料及配合料的销售方式主要包括经销模式和直销模式。截至2023年年底,公司饲料产品经销渠道的收入占比约37%,直销渠道的收入占比约63%。 公司顺应行业发展的新变化、新环境、新形势,重构组织、培植能力、开创新局,正在推行联合发展模式,构建产业生态平台,培育产业化联合体,打造饲料产业集群,推广种养循环模式。公司饲料业务将成为更为开放共享的产业生态平台,强化体系服务能力,为行业联合发展服务,为中小养殖户、家庭农场、规模化养殖场等提供饲料智造、原料供应、技术服务、动物营养与健康等全方位解决方式综合服务,从而降低养殖户的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家庭农场、中小养殖户等生产经营水平与竞争力,促进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健康发展。 (3)报告期成果 公司于2021年牵头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揭榜挂帅”项目《蛋白饲料生物工程制造前沿技术及新产品创制》,针对我国蛋白饲料紧缺、进口依存度高的问题,创制新型菌体蛋白、酵母类蛋白、预消化非粮蛋白等新产品,形成生物制造蛋白饲料高效应用技术方案。截至2023年年底,项目已创制新型蛋白饲料原料新产品20余个,配合料新产品近20个。公司于2023年进行了《生物制造蛋白饲料营养价值及高效利用技术研究》《工农业副产物合成酵母类蛋白等关键技术及产品创制》等饲料研发项目;截至2023年年底,已创制酿酒酵母培养物新产品1个,总蛋白含量≥20%、酸溶蛋白占比≥25%;创制配合料新产品3个。 2023年,公司饲料销售收入为2,402,077.59万元,同比增长7.76%;饲料销售量为585.05万吨,同比增长10.08%。其中,猪饲料465.92万吨,同比增长14.03%;水产饲料32.42万吨,同比下降24.60%;反刍饲料67.04万吨,同比增长5.49%。水产饲料下降主要系公司调整产品结构,聚焦特种水产料所致。 3、生猪养殖业务 (1)发展布局 2016年发展养猪创业,在东北、中南、华南、华东、华北、西北等区域陆续布局养猪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生猪出栏量从2019年的163万头增加至2023年的605万头。截至2023年年底,参控股公司合计可存栏基础母猪40余万头。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与区域布局,公司充分整合2家国家级核心育种场的天然优势,可提供优质核心长白、大白、杜洛克纯种猪,为我国生猪养殖提供优秀种猪基因遗传资源。养猪科技产业在全国24省(直辖市、自治区)布局,合作生态农场(农户)2,000余户。 (2)经营模式 采购方面,公司生猪养殖业务采购的原材料主要为饲料和动保疫苗产品等,大部分饲料及部分动保疫苗产品由子公司提供,饲料以订单采购为主,动保疫苗以统采为主。生产方面,公司已经建立“自繁自养”和“公司+生态农场”的养殖模式。在“公司+生态农场”养殖模式下,公司自行培育或向供应伙伴采购仔猪后,将仔猪交由农户按照公司统一的养殖标准进行代养育肥,达到上市标准后由公司组织统一回收对外销售,并向农户支付代养费用。在“自繁自养”模式下,仔猪由公司自行培育或向供应伙伴采购。公司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祖代——父母代——商品代”一体化商品猪养殖体系。销售方面,公司生猪产品主要为商品代肥猪。公司根据生猪出栏及市场情况将达到上市标准的育肥猪销售给中间商,再由中间商销售给下游屠宰场或食品加工企业,另外公司还有少部分种猪和仔猪直接销售给养殖户。 公司在生猪养殖方面有文化、管理、技术、环保、供应链、健康管理等经验与优势,将充分把握行业深刻变化的机遇,为中小养殖户、家庭农场提供动物营养与健康等综合服务,构建开放联合、同创同享、种养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生猪养殖生态平台。 (3)报告期成果 2023年,控股公司生猪销售收入570,208.70万元,同比增长4.31%。控股及参股公司生猪出栏604.87万头,其中:控股公司出栏366.07万头,占比60.52%;参股公司出栏238.80万头,占比39.48%。截至2023年年底,控股和参股公司生猪总存栏305.94万头,其中:控股公司存栏177.24万头,参股公司存栏128.70万头。按照种类划分,基础母猪和后备母猪存栏30.12万头,育肥猪存栏225.23万头,仔猪存栏50.26万头。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文化与人才优势 大北农事业的成功是大北农文化建设的成功。历经30年的不断发展、反复提炼,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观与行为模式,更是企业的灵魂和行动纲领。在大北农文化的指引下,全体大北农人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强农报国”的使命,在各自的岗位上挥洒汗水、奉献青春,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升自我,形成了公司强大的竞争力和战斗力。 人是大北农发展的关键要素。公司的经营领导团队带头发扬风格、培养团队、钻研技能、刻苦学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标杆管理,专注大农业产业发展,对饲料行业、养殖业、种植业有深刻的认识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将带领公司积极融入全新时代、融入全球竞争、融入民族复兴。通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形成一支内外联合、上下互动、持续创新的科技人才和服务人才梯队,通过期权、共同发展奖励计划、持股创业、扶持创业的形式,使更多的员工成为公司的股东与主人,在充分自主创业的事业平台为其提供广阔的创业空间,实现人生价值。通过“大北农事业财富共同体”让更多的事业伙伴参与并分享公司发展的成果。在企业文化和创业机制的影响下,公司形成了较完善的选才、聚才、育才、用才机制,人才队伍趋于文化化、年轻化、专业化;奖励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全面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公司整体科研水平和综合竞争力,通过“使命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的理念,共同创造价值、奉献社会、强大国家。 2、布局与战略优势 公司于1993年创立,以饲料业务起家,2000年引入种业业务,2002年进入动保行业,2003年进入疫苗行业,2011年进入种猪产业,2016年开展生猪养殖业务。在加强饲料业务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向下游拓展生猪养殖业务,并行发展动保疫苗业务,全力发展种业业务,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业务覆盖。经过30年的发展布局,已形成以饲料产品为基础,集种业、动保疫苗、生猪养殖等相互协同发展的产业综合布局,未来会进一步培养公司在农业科技产业上的专业能力,突出核心竞争力。公司业务在农业产业链中的布局主要如所示: 公司动物科技围绕猪、反刍、水产、禽、宠物等布局,在饲料、疫苗、兽药、动物性食品等领域涉及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转基因、微生物发酵、动物细胞培养、天然提取物、营养因子、制剂造粒、食品安全检测等不同方向的技术平台;在新基因和新材料挖掘创制、标准化生测体系建立、基因组编辑、杂种优势利用、霉菌毒素检测、乳酸菌多层微囊包被、动物多联多价疫苗、动物重组病毒活载体疫苗、动物亚单位疫苗、宠物基因工程治疗制剂等研发方面取得技术突破,集成、转化、开发出多种新型饲料添加剂、生物饲料、动物疫苗、治疗制剂、动物保健品等产品。 公司作物科技围绕玉米、水稻、大豆等产业发展中长期需求布局,在种业、农药、植物性食品等领域涉及转基因、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微生物发酵、植物细胞培养、天然提取物、营养因子配合、制剂造粒、食品安全检测等技术平台;在新基因和新材料挖掘创制、标准化生测体系建立、基因组编辑、杂种优势利用、免疫诱抗蛋白、霉菌毒素检测等方面取得技术突破,集成、转化、开发出玉米和水稻新品种、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产品。公司种业业务逐步建立了以现代生物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为核心,从前沿技术研究、技术集成转化到成果示范推广的快速、高效、精确、工程化商业育种体系,并坚持产业需求导向,突出主攻方向,使优异资源发掘、种质创新、新品种测试各大环节相互衔接,上下游互动,追求产业成效,加强种业育种全链条的创新。 在产业化、互联网、生物育种、全球竞争、粮食安全等诸多要素影响下,农业正迎来伟大变革。公司在全球视野下进行战略定位,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全国区域布局,科技创新,模式引领,连接产业上下游,构建行业生态平台,融入建设农业强国大时代。 3、创新与研发优势 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源动力,公司新总部大北农凤凰国际创新园自2022年底开始投入使用,配套仪器设备1,200余台套,是综合性的农业科技企业创新园,致力于建成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硅谷”、全球农业创新高地。围绕大北农凤凰国际创新园,未来将以多种方式在国内外建立多个优势生命科学研发平台,以粮食安全、现代食品、绿色发展和生物信息等领域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面向产业实际需求,实现前沿技术突破,产生一批原始创新成果。 2023年公司新获批4个农业农村部企业重点实验室,其中:大北农获批“农业农村部作物生物育种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蛋白饲料生物工程创制重点实验室”,子公司云南大天获批“农业农村部西南山地玉米育种重点实验室”,子公司陕西正能获批“农业农村部西北生猪良种繁育重点实验室”。公司积极与院校开展合作,2023年与14家院校、学会完成战略合作或升华合作签约,完成联合技术攻关、重大成果转化等科技合作50余项。截至2023年年底,公司拥有6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建有2个国家级实验室、4个农业农村部企业重点实验室、13个其他省部级实验室,拥有3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企业入选国家种业阵型企业。 公司研发投入整体呈增长态势,2016-2023年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为6.85%,2023年研发投入为8.34亿元,同比增长11.68%。公司重视研发人才投入,在种业、饲料、养殖以及动保疫苗等业务领域持续引入和培养技术人才,以实现科研实力的进一步提升。截至2023年底,公司公开专利申请共2,681件,其中2,010件专利已授权。拥有科研人员2,991人,同比增加169人。 4、业务与规模优势 近年来,公司基本形成了种业、饲料、生猪养殖、动保疫苗产业综合发展的良好格局。 种业方面,公司种业营业收入从2019年的4.03亿增加至2023年的14.0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6.65%。围绕深入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为种植户提供优质种子、种植技术服务、市场信息服务、购销流通等全程化服务方案,打造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体化服务机制,从而推动产业服务能力的升级。 饲料方面,公司饲料业务的营业收入从2019年的130.40亿增加至2023年的240.2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6.50%。利用大宗饲料原料集中采购、规模采购及期现结合的采购优势,不断优化结构布局,与国内外优秀的供应伙伴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提高优质饲料原料供应的稳定性,降低采购成本。强化猪料前端料、高端料的核心优势,同时对反刍料、水产料等进行结构优化,模式转型,积极推进联合发展,实现饲料规模突破。 生猪养殖方面,公司生猪业务营业收入从2019年的19.47亿增加至2023年的57.0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0.82%。通过“自繁自养”和“公司+生态农场”养殖模式相结合,持续优化,与饲料业务协同发展,继续科学利用现有产能,严抓生物安全防控,完善防控措施,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充分发挥国家级核心育种场的优势,以种猪育种为核心,优化种猪种群,不断完善精细化饲养管理体系。 四、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行业发展趋势 1、种业 随着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的推进,农业农村部根据企业规模、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等关键指标,遴选了69家农作物、86家畜禽、121家水产种业企业机构,集中力量构建“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国家种业企业阵型,加快打造种业振兴骨干力量。同时强调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资源、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向重点优势企业集聚。行业优质资源整合加速,优势资源进一步向龙头企业聚拢。 我国自2021年启动转基因玉米大豆产业化试点工作,在科研试验田开展;2023年试点范围扩展到5个省区20个县。从农业农村部公布的试点效果来看,转基因玉米、大豆的抗虫、耐除草剂性状表现突出。如果未来生物育种实现商业化,国内品种有望在抗性、品质及产量等方面得到提升,种子的价值也将大大提升。同时由于生物育种技术投入大、技术壁垒高,具备相关技术的企业竞争优势会显著放大,可能会加速行业集中度提升,种业竞争格局将会重塑。 2、饲料行业 2023年农业农村部印发《饲用豆粕减量替代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充分挖掘利用生物菌体蛋白、餐桌剩余食物、尿素等非蛋白氮资源、不适合食用的养殖动物屠体和血液等非常规蛋白资源,全方位拓展蛋白饲料替代资源来源。2024年农业农村部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在粮食安全、国家政策、居民健康消费理念的推动下,饲用豆粕替代和绿色环保成为行业发展趋势,饲料产品不断优化升级,“绿色、节能、增效”新型技术研究和应用将成为饲料加工企业未来核心竞争力。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培养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打造食品和饲料产业集群。基于当前行业形势变化,产业化联合体是发展方向,重构产业生态平台,共同构建涵盖上中下游主体全产业链服务模式,发挥联合体内资源要素集聚、利益联结紧密、服务协同、信息渠道共享等优势,实现价值创造与分享。 3、生猪养殖行业 2022年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健全生猪产业平稳有序发展长效机制,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推进畜禽规模化养殖。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广种养循环模式。 当前,生猪养殖行业正优化调整生猪产能,行业竞争加剧,进入成本领先、效率制胜的时代。在市场行情低位运行、生猪养殖提质增效的双要素驱动下,精细化管理是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提升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企业要从母猪多产、仔猪多活、低妊娠损失、高受胎率等方面增效,从关注健康保障、营养标准供应、优秀基因赋能、以日为单位的管理能力、全员效率的提升等方向做好精细化管理。 (二)公司发展展望 公司始终秉承“强农报国、争创第一、共同发展”的企业理念,致力于以科技创新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在作物科技产业和动物科技产业方面,实施农业生物技术创新战略和平台战略,聚焦强化种业和饲料业务,调整优化养猪和动保疫苗业务,加强各业务板块的协同效益,探索发展新增长点。 公司加速全面融入国家战略,把握种业战略机遇期,将传统种业和生物育种连通,内生发展和融合发展相结合,围绕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所带来的市场红利推进融合发展战略,以玉米、水稻、大豆等三大作物种业为主,同时寻求经作等其他板块优质项目的融合机会,整合种业优质资源,积极向种业全产业链布局,争取早日进入种业的头部企业序列,助推种业振兴。同时积极建设“自主创业自我驱动型”组织,持续打造饲料共享平台、养殖技术平台、数字平台、动保平台等为家庭农场、养殖户等事业伙伴做好服务,推广种养循环模式,建设区域小生态,共建行业新生态,培育产业联合体,打造产业集群,为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三)可能面临的风险 1、饲料原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公司的饲料业务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较大,饲料产品的主要原料包括能量原料(玉米、稻谷、小麦等)、蛋白原料(鱼粉、肉骨粉、豆粕、棉粕等)和添加剂原料(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近年来国内国际农产品市场联动紧密,各主要产粮国的种植面积和收成变化、收储和补贴政策变化、进出口政策变动、海运等物流运力和成本波动、汇率变化等都可能给农产品价格带来较大的波动,进而对饲料和养殖成本造成一定的影响。 风险应对措施:公司饲料的产销量较大,在原料采购上具有规模优势。依靠采购规模优势,通过优选供应伙伴,建立供应伙伴库。同时,与多家优质供应伙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优化采购渠道、降低采购成本,通过联合采购,进一步扩大采购规模,提升规模优势,从而缓解原料价格波动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 2、动物健康和自然灾害的风险 当前养殖业依然面临着众多健康风险,生猪养殖健康风险包括蓝耳病、猪呼吸道病、猪流行性腹泻、猪伪狂犬病等。生猪养殖健康风险不可预测,不仅导致生猪产量、存栏数量降低,而且可能会传导至上游猪饲料行业,影响饲料需求,造成猪饲料的产销量减少。更有甚者还可能会影响终端消费需求,导致养殖业陷入阶段性低迷。 风险应对措施:第一,加大猪舍规范化、标准化硬件升级投入,在厂区里、厂区一公里、厂区三公里范围内实行严格的三级防控体系,在养猪场三公里外设置交猪台,车辆分开单独运输,减少交叉。在养猪场一公里外设置烘干清洗房,65度温度清洗、烘干四十分钟。在养猪场外再设置隔离带,对员工、物资、随身物品进行严格清洗和消毒,建立了完善的生物防控体系。第二,利用多年来在饲料营养学及动保疫苗产业方面的技术优势,从动物营养的源头开始做好防控,在猪场配备专业的养殖技术人员,并成立生物防控专项小组,专注于疫病检测及防控研发。 3、生猪价格波动的风险 生猪养殖业务由于受到猪的生长周期、存栏量、饲料价格、市场供求等多因素影响,生猪市场价格的周期性波动会导致生猪养殖行业的毛利率等呈现周期性波动。另外,如果存在生猪健康受影响导致生猪的死亡率上升并影响猪肉生产,进而影响到猪肉市场供应,会导致生猪价格波动。如果未来猪肉价格持续大幅波动,将对公司经营业绩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风险应对措施:生猪价格波动主要取决于生猪供需关系的周期性变动,公司通过规模化养殖提高生猪养殖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等方式,通过多元化的采购渠道,降低饲料价格波动对生产成本的影响,结合期货对冲等措施,探索联合发展模式,提高家庭农场等中小养猪户的生存与竞争能力,促进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以更好地应对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的风险。 4、种业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新《种子法》的实施及实质性派生品种、品种审定绿色通道、联合体试验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激发了种企自主创新活力,但突破性品种相对缺乏,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若公司不能在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持续突破并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将会面临市场份额不断被挤压的风险。 风险应对措施:针对种子市场竞争激烈情况,公司将结合自身竞争优势,响应国家战略,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强化自主创新,加大产学研协同创新,助力重大品种持续产出,全力拓展推广网络。